媒体关注

新永安倡人幣計價期貨 -引入海外期交所產品港買賣

发布时间:2014-10-07

【明報專訊】跨境貿易結算開啟了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在香港建立離岸中心的當下,人民幣卻無用武之地。內地最大期貨公司之一的浙江永安期貨設於香港的中國新永安期貨公司董事兼總經理江林強在專訪中提出,可以推出用人民幣計價、人民幣結算的期貨產品,並引入海外期貨交易在港設立異地清算中心,開發以人民幣計價的內地期貨交易品種的「影子產品」。

本港現有的離岸人民幣產品如點心債(離岸人民幣債券)、RQFII(人民幣合格境外投資者)等,均屬於資金回流內地的產品。「要解決持有回報和存款增長之間的矛盾,就要讓人民幣在香港有使用價值,最理想和最現實的方法,是在香港開發用人民幣計價、人民幣結算的金融衍生品,將銀行的人民幣存款轉移至衍生品的清算機構中。」江林強說。

設計內地期貨影子產品

江林強指出,香港發展人民幣離岸中心的最大局限在於,貨幣沒有需求,缺乏使用價值,存量增速乏力。

當前,內地商品期貨交投如火如荼,但由於在岸人民幣受到管制,境外投資者無法直接自由參與內地期貨市場。江林強認為,可以根據內地熱門的期貨交易品種,設計出用人民幣計價的影子產品,並利用香港目前逾5500億的人民幣存款,在香港建立清算中心進行清算,「去年內地期貨保證金餘額約2000億人民幣,如果香港的人幣存款將它用去一半,市場馬上就能活躍起來。」

他建議,香港應引入海外知名期貨交易所去進行上述人民幣產品的開發,如美國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倫敦國際金融期貨交易所(LIFFE)、美國洲際交易所(ICE)等,並吸引他們來港設立異地清算中心。其原因是,一方面,香港期交所在商品交易方面缺乏經驗,香港商品交易所則沒有自己的清算機構,雖兩者有意推人民幣產品,但困難重重,另一方面,境外期交所不在香港,當地亦無足夠離岸人民幣,唯有來港開發相關產品,才具條件。

可減清算會員破產風險

在金字塔結構的清算制度下,本港期貨機構正處於最低端。 美國期貨公司MF-Global去年破產,留給市場的傷疤仍隱隱作痛,包括本港期貨公司以及在港持有期貨牌照的其他金融公司紛紛受到牽連。

江林強認為,若本港期貨機構成為海外期交所在港的異地清算中心的會員,就不會因其清算會員破產而受拖累,「當亞太區參與期貨交易的清算資金很大一部分留在香港之時,亞太區的期貨客戶及公司也更有安全感。」

 

明報記者 張聞文